對話中國白匠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鄭志德:敏銳思變,大膽突破傳統(tǒng)瓷雕造像風格
-
小陶陶
2019-09-30 1891
14440
編者按:大意簡練與寫實具象的交融,傳統(tǒng)技藝與時下審美的碰撞,西方雕塑與何派造像的包容,是鄭志德瓷藝作品所彰顯出來的獨有藝術特點,而這一風格特點也與他的過往經(jīng)歷和敏銳思變的精神有著莫大的關系。
臨摹古瓷作品,學習傳統(tǒng)瓷雕技藝
鄭志德1972年出生于瓷都德化,小時候受叔叔的影響,對變化萬千的立體雕塑情有獨鐘。在美術專業(yè)畢業(yè)之后,鄭志德進入廈門工藝美術學院跟隨當代著名雕塑家王則堅學習雕塑技藝,期間受其熏陶,對德化傳統(tǒng)瓷塑,尤其是何派觀音像也有了初步的認知,也因此奠定了他此后從事傳統(tǒng)瓷塑作品創(chuàng)作之路的基礎。
“我覺得在成長路上,遇上好的老師對我們人生的發(fā)展能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鄭志德說道。因而,為了更進一步系統(tǒng)地學習雕塑,鄭志德曾二次進入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受教于著名雕塑家劉毅老師和楊紹浩老師,對雕塑藝術有了更新更深入的認識。
然而,德化傳統(tǒng)瓷塑在院校卻沒有開設專門的專業(yè)。在學習之初,鄭志德只能從臨摹明代瓷圣何朝宗瓷塑作品的造型、神韻、線條等入手學習。他收集了大量的史料圖冊,用心揣摩何朝宗的創(chuàng)作心境,反復推敲蔑刀下的每一筆一劃,同時,他還頻繁請教技術嫻熟的老藝人,以期臨摹的作品能從形似達到神似的效果。因此,他臨摹的第一件作品《披座觀音》,便以其飽滿的形態(tài),細膩的衣紋,逼真的神韻廣受認可。
《倚巖觀音》
此后,他又臨摹了《坐巖觀音》、《渡海觀音》等多件何派觀音造像作品,心摹手追何朝宗“捏、塑、雕、刻、刮、削、接、貼”八字技法的要義。并在此基礎上,用德化獨有的白瓷材質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北魏敦煌佛像作品,為我們展現(xiàn)了多元風情的觀音塑像?!懊鞔纬诘淖髌肥俏覀儗W習傳統(tǒng)瓷塑造像的典范,但對傳統(tǒng)雕塑的學習,我們也可以從更廣的歷史雕像中獲得更多的認識,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習資源。”鄭志德坦言道。
《愿·智慧》
敏銳思變,大膽突破傳統(tǒng)瓷雕造像風格
鄭志德雖師古,卻不泥古。此前院校的求學經(jīng)歷,使他接觸了大量的西方雕塑與現(xiàn)代的文化元素。這不僅充盈了他的創(chuàng)作見解,也讓他在古與今,中與西的文化交匯中,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瓷雕作品風格。創(chuàng)作的作品《高山流水》便以其行云流水般的飄逸線條,塑造了俞伯牙撫琴仰望覓知音的造像,表達了可遇不可求的灑脫情懷。
《高山流水》
除此之外,他創(chuàng)作的老子、孔子、朱熹等歷史文化名人塑像中,又將具象的寫實與大意抽象,傳統(tǒng)細膩柔美的線條與現(xiàn)代粗狂簡約的造像巧妙結合。既反映出傳統(tǒng)瓷塑的影子,又在比例、結構、表現(xiàn)手法上跳出了傳統(tǒng)模式,以自己獨有的藝術領悟,和對塑造形式的把控,結構的認知等進行了大膽的突破。從而形成具有新時代特性的傳統(tǒng)瓷雕作品風格。而這些成果也得益于他不斷求索、與時俱進、敏銳思變的藝術精神。
《道法自然》
“陶瓷雕塑是我一生孜孜以求的事業(yè),因此,我不僅需要有開闊的思維和敏銳的觀察力,更需要不斷吸取他人的精華,才能不斷進步,不斷發(fā)展。”鄭志德說道。
人物名片:鄭志德,男,1972年生,籍貫福建德化,國家一級/高級技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創(chuàng)作的作品多次榮獲各大專業(yè)評比賽中金、銀、銅獎,并且多件作品被“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博物館”、“中華民族藝術珍品館”、“福建博物院” 、“韓國江原大學?!薄ⅰ爸袊鴩宀┪镳^”、“寧夏移民博物館”、“敦煌市博物館”等永久收藏。
代表作品:
2007年《高山流水》獲《歷史的對話——德化古今陶瓷藝術展》現(xiàn)代陶瓷精品評選金獎,《一葦渡江》獲首屆福建省陶瓷藝術與設計創(chuàng)新評比金獎;
2009年《老子》獲 “金鳳凰”創(chuàng)新產(chǎn)品設計大獎賽金獎;
2012年《十二生肖》獲第十屆中國工藝美術“中藝杯”金獎,《白衣觀音》獲獲第十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3年《關云長》獲第四屆華商國際珠寶暨奢侈藝術品博覽會“天藝杯” 金獎;
2014年《水月觀音》獲第二十九屆中國北京國際禮品工藝品展覽會金獎;
2014年《坐巖觀音》獲第二十九屆中國北京國際禮品工藝品展覽會金獎;
2014年《渡》獲第十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
2014年《高山流水》獲第七屆海峽兩岸文博會“中華工藝精品獎”最佳技藝獎;
2015年《道》獲獲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百年慶典優(yōu)秀藝術家獎;
2016年《春秋大義》獲獲第三屆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大賽特別獎。
《愿·慈悲》
《愿·和平》
《愿·傳承》
《紫氣東來》
《萬世師表》
《朱熹》
《浩然正氣》
責任編輯:陳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