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yōu)槭裁磳ò状芍跎伲?/h2>

-
小陶陶
2019-07-31 1993
1117
0
第一眼看到建白瓷作品,傳遞給筆者的感受是“簡單、簡潔且白如玉”。中國制瓷歷史悠久,燒制技藝精湛到讓世人稱嘆,在馳名中外的名瓷中,中國三大瓷都都曾在歷史上為中國璀璨的瓷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直至今日,無論是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還是醴陵的釉下五彩瓷器,都可以說名滿天下,那么相比之下,作為三大瓷都之一的福建德化的“建白瓷”似乎并不那么高調!甚至于有不少業(yè)內人士認為:“德化瓷在歷史上很有名氣,但是當代德化瓷器,也是近十幾年才慢慢有了知名度。
民窯中綻放的一朵綺麗之花
德化縣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縣,境內是出了名的山多水足,初到德化,便遇到大雨滂沱,群山被云霧籠罩,若隱若現(xiàn),如同仙境一般。中國歷史上外銷陶瓷中的特品、馳名中外的建白瓷器,便誕生于此。建白瓷已經(jīng)成為德化縣整個城市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雕塑和裝飾,尤其是在大雨的洗禮下,顯得分外潔白且細膩!因該地礦藏豐富、盛產瓷器,更素有“閩中寶庫”之稱。
關于建白瓷的源起,早在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中就有“德化窯在宋代開始燒制白釉器物,到了明代已燒成象牙白,瓷質光澤溫潤如玉”的記載。明代以來,國內外有關史志和陶瓷專著記述建白瓷器的文字屢見不鮮。在日本、英國、法國、美國、瑞士、加拿大等國家的陶瓷或藝術專著中,不僅有明代德化建白瓷器的記載,還賦于了高度的評價,如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的《遠東陶瓷概述》特別指出:“除了景德鎮(zhèn)之外,還有一些地方制作瓷器。但是中國的作者們除了只記述他們比江西的工廠做得差之外,便很少提到它們。實際上,其他各省的工廠所制造的瓷器是很難區(qū)別開來的。但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德化?!禄善鳚嵃转q如玻璃,大都很透明而外面蓋以一層柔和而動人的瓷釉。其瓷釉與瓷體的結合是難以劃分的。那里的瓷器絕大部分是潔白色的,有的是奶油白,有些成乳狀,有少數(shù)是象牙色或染成淡紅色;而其釉的結構則可以和乳膠或魚膠相比?!?
德化窯原屬瓷窯系中的南方名窯,歷史上以盛產白釉瓷器、并自宋代通過中國“陶瓷之路”的泉州港大量外銷而著名于世。當時泉州港的繁榮可以說對德化社會民生和制瓷業(yè)發(fā)展、產生了及其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德化與福州港和泉州港皆有水路可通。宋代,東南亞許多地方在生活器皿的使用上仍比較原始,南宋趙汝適《諸蕃志》記載:登流眉國“飲食以葵葉為碗,不施匕箸,掬而食之”波斯只有國王飲食才“盛以瓷器”反映了瓷器輸入之前當?shù)厝孙嬍称髅蟮暮喡???脊湃藛T將德化宋元時期窯址中出土的大量實物與東南亞發(fā)現(xiàn)的古代瓷器相印證,發(fā)現(xiàn)正因為德化窯產品順應了東南亞廣大人民的生活需要,才成為當時日用瓷的生產中心之一。
宋、元時期,德化的白釉瓷器品質優(yōu)良,造型和裝飾也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質地純潔,色白如乳,當時已成為泉州港對外貿易極受歡迎的大宗輸出品之一。至明代,優(yōu)秀的制瓷藝人,吸取了前人的經(jīng)驗,根據(jù)當時窯爐結構和氧化焰燒瓷的特性,探掘當?shù)氐膬?yōu)質礦瓷土,加以精選加工和特殊配方,燒制出冠絕國內外瓷壇的建白瓷器,以他們的智慧和勞動,為中國陶瓷史寫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為國際瓷壇增添了一顆絢麗璀璨、別具異彩的明珠。
瓷色白中閃黃,宛如象牙,同時又因燒成的不同溫度、氣氛、保溫等條件的影響,產生純白如乳,白中閃紅等多種瓷色。根據(jù)德化瓷特殊的瓷質和釉色,人們賦予了德化瓷非常多的雅稱,比如,“奶油白”、“豬油白”、“象牙白”、“天鵝絨白”、“乳白瓷”等。建白瓷質純潔細膩致密,釉色優(yōu)美柔和,整體滑膩若脂,溫潤似玉,瑩明如鏡,凝重典雅,享有“國際瓷壇明珠”的殊譽,并被推為瓷的代表,稱“”。
而“”這個贊譽并不是德化人自己起的名字。據(jù)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許瑞峰介紹,明朝時,德化白瓷經(jīng)過泉州大港源源不斷流往國外,當時在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等地備受熱捧,而且都是皇家貴族才能使用,但是歐洲人只知道這個晶瑩剔透的瓷器來自遙遠的中國,并不知道出自中國德化,為此,西方人習慣稱其為“”。
復燒后的建白瓷與傳統(tǒng)有何區(qū)別
在中國,瓷器制作大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陶瓷出現(xiàn)至今涌現(xiàn)出了數(shù)不清的窯口,精美瓷器也是層出不窮。在中國瓷器燒造史上有最著名的五大名窯和八大窯系,它們基本上代表了中國瓷器制作的最高成就。這些著名的窯系,今天的絕大部分窯口都是從這里面派生出來的,但是大多窯口都經(jīng)歷了一個相同的歷史階段,就是由斷燒到新中國成立以后復燒的階段,其中不少優(yōu)質技藝面臨著消亡這樣一個現(xiàn)狀。德化窯建白瓷燒制技藝亦如此。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窯爐結構的改變以及國內外市場愛好風尚的直接影響等諸多因素,明末清初,德化青花瓷器大量興起。因此,建白瓷的燒制技術也就隨著時代的改變,時間的流逝而失傳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建白瓷的研究和復產受到國家的重視,被列為重要的科研項目,終于在1965年建白瓷復產研制成功。
“現(xiàn)代建白瓷器,瓷質可以和明代產品相媲美,釉面的晶瑩度即從釉感來說,自明代以來,可以說各具特色。隨著材料的不斷創(chuàng)新、窯爐的改進以及技術的不斷革新等等,可以說當下德化建白瓷系列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許瑞峰說,瓷器的燒造雖不能說全面反應一段歷史時期的社會狀況,但在很大程度上對社會是有所折射的,陶瓷是歷史記憶的載體,它反映的是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面貌,陶瓷的發(fā)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縮影。按照考古界的說法,一個出土的瓷片之所以能斷定是宋朝還是明清之物,往往會通過材質、品相、胎、釉甚至于窯爐的結構等眾多參考因素來判斷。歷史上的名窯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在于燒造過程中產品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每個名窯或每個時期都有其代表性的產品,這就是名品。如越窯中的秘色、宣德青花、成化斗彩、萬歷五彩,雍正琺瑯彩等等。另外還有些稀有品種,在傳世品種少見或不見的品種,因此,這類產品的瓷片更有價值。還有就是不同歷史時期,制瓷的材料是不一樣的,窯爐的革新程度也各有不同。明朝建白瓷珍貴就珍貴在是柴窯燒出來的。按照專業(yè)的制瓷要求,陶瓷在燒造過程中,很講究溫度和火焰等因素的影響。在燒窯時火焰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性質?;鹧娴男再|大致可分為氧化焰、還原焰和中性焰三種,不同性質的火焰有不同的作用。氧化焰是指燃料完全燃燒的火焰,火焰完全燃燒必須有大量空氣供給,這時窯中的氧氣充足,CO較少。為了使坯中水分及一切有機物都蒸發(fā)和揮發(fā)排出,使坯體得到正常的收縮,所以在燒窯過程中必須有氧化焰階段;還原焰是不完全燃燒的火焰。這時窯中所產生的一氧化碳和氫氣多,沒有或者極少游離氧的存在。由于還原焰能使坯體內的高價鐵(Fe2O3)得到充分還原變?yōu)檠趸瘉嗚F(FeO),而變成青色,消滅瓷色發(fā)黃的現(xiàn)象,因此在日用瓷的燒窯過程中,多采用還原焰燒成;燒中性焰時,窯內所產生的一氧化碳加氫氣與進入窯中的空氣化合量幾乎相等,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作用是使氧化亞鐵不再受氧化作用而恢復成高價鐵,最后使坯體達到完全?;哪康?。但控制中性焰非常困難,常用弱還原焰代替它,這就是中性焰。德化瓷器以前用很傳統(tǒng)的柴窯,現(xiàn)在都是通過室內氣窯、電窯等燒造,因為設備現(xiàn)代化,燒出來的瓷胎也完全不一樣,和以往相比,燒成效果更加理想。
許瑞峰《牧羊女》
那么古今對比,德化瓷的燒造。1987年,中國水下考古隊在廣東陽江海域發(fā)現(xiàn)一艘宋代沉船,即“南海一號”,后從該船上打撈出水4000多件珍貴瓷器,其中不乏大量的德化白瓷,器類有雙耳白釉印花小罐、四耳白釉印花小罐、青釉劃花碗、白釉葫蘆瓶、白釉圓形小粉盒、白釉瓜棱形粉盒、白釉小瓶等。
資料顯示,元代以前的德化白瓷,造型和裝飾大都以潔凈秀麗的蓮花為主要題材,壺、瓶、杯類的器型風尚正圓,均似含苞待放的荷苞,碗、盆類則如盛開的蓮朵,取蓮花、荷瓣為裝飾的占多數(shù);手法有刻劃、篾篦及堆貼。至明代,瓷工為了體現(xiàn)建白瓷質的高潔,就匠心獨運,因材施藝,選取象征高雅圣潔的梅花為題材,巧妙地運用堆、印、貼和浮雕、透雕手法,設計出以梅花為裝飾或造型的各式碗、盤、杯、碟、盞、匙、壺、瓶、罐、盒、洗等新穎別致的產品,器形亦多變,出現(xiàn)了罕見的八角、六角、長方六棱、橢圓等穩(wěn)重大方的產品。當然還有仿古典雅的青銅器藝術的香爐、燭臺、印章等及各種瓷塑雕刻藝術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應推梅花杯和爵形杯。特別是明嘉靖至萬歷(1522—1573)年間,德化著名的民間瓷塑大師何朝宗等藝人,一改宋、元時期德化瓷塑泥師石刻木雕的作風,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技法,使雕塑藝術和優(yōu)異瓷質得到巧妙結合,燒制出蜚聲國際的瓷觀音等藝術珍品,提高了建白瓷質的使用價值,使德化白釉瓷器躍進新的光輝發(fā)展時期。
復燒后,德化瓷藝人不僅善于吸取前人的特長,而且勇于不斷創(chuàng)新,善于利用建白瓷如脂玉的特質進行精心設計,使新產品造型力求主題鮮明、結構嚴謹、精巧多變、美觀大方;對藝術瓷塑則更重體現(xiàn)人物的典型性格,努力掌握故事情節(jié)高峰剎那間的感情動態(tài),由表及里進行細致刻畫,使之達到淋漓盡致、維妙維肖的藝術效果。建白瓷產品在中外瓷壇重新出現(xiàn),分外引人注意,先后被選送福州、廈門、南京、上海、北京展覽會和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及法國、日本、美國、加拿大、伊拉克、黎巴嫩、蘇聯(lián)等國展覽會展出,深受中外各界人士的贊譽,并榮獲了國家優(yōu)質產品證書。
價值幾何?
在中國,著名瓷器產地除了福建德化,還有江西景德鎮(zhèn)和湖南醴陵等地,分別位于中國的東南部、江西省的東北部和湖南省東部,因盛產瓷器且遠銷海內外而并稱為“三大瓷都”,亦有說法稱“三大古瓷都”。但是在瓷器大行其道的今天,在三大瓷都當中,德化瓷器的知名度似乎稍遜于其他兩個產地。
對此,一種說法是,由于90年代前德化陶瓷在中國并不出色,90年代前景德鎮(zhèn),唐山,淄博,潮州,醴陵,均超越了德化,所以三大瓷都之說在90年代以前僅在福建德化及其周邊流傳,改革開放后,德化陶瓷迅猛發(fā)展,不到30年,產業(yè)經(jīng)濟總量增長近500倍,在一段時間內陶瓷產值曾超過景德鎮(zhèn),被業(yè)界稱為“德化速度”。德化也開始加強了宣傳,三大瓷都之說也就流傳到了全國各地。
許瑞峰《清香淡影》
那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的許瑞峰,并不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就窯口來說,這些窯口可以說各具特色,所生產的瓷器也是各具風格。醴陵五彩,龍泉青瓷,瓷塑這一塊肯定是以白瓷見長的德化最好,這是沒有爭議的話題,應該說各有所長、各具特點,這是一個客觀的評價。德化現(xiàn)在主要的工藝可以說集各大窯口特長于一身,而就日用瓷這一塊,近十年,德化茶具異軍突起,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其中陶瓷茶具占全國市場份額60%-80%,對于德化這樣一個僅30萬人口的地方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價值已經(jīng)不錯了。
“建白瓷歷來大多應用于瓷觀音等瓷雕藝術瓷和花瓶、香爐等陳設瓷,德化是一個以雕塑而形成的瓷都產業(yè),在世界上做瓷塑規(guī)模最大的就只有中國德化?!保袊沾伤囆g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許瑞峰介紹,明代是德化瓷業(yè)史上雕塑工藝最為興旺的時期,民間的能工巧匠如何朝宗、張壽山、陳偉、林朝景等人,吸收泥塑木雕等傳統(tǒng)技藝,師古而不泥古,善于應用瓷器胎釉的質感特點,精心燒制各種形象的道釋人物,無論造型神態(tài)還是線條處理都刻劃細膩、表現(xiàn)逼真,達到了高度的藝術水平。
現(xiàn)經(jīng)配方及成型、燒成等工藝技術不斷改進,已成功應用于燒制高級成套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先后被選為國家禮品瓷,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用瓷等。
許瑞峰《漁翁》
“接下來,在陶瓷收藏市場升值空間最大的應該是德化白瓷!”一位古陶瓷收藏家表示,與景德鎮(zhèn)和宜興創(chuàng)作裝飾瓷和紫砂壺的大師作品,動輒幾百萬元甚至于上千萬元的身價相比,德化白瓷幾萬元到幾十萬元的市場價格被大大低估了,在當下的陶瓷收藏市場,只有德化瓷很少在拍賣會、收藏界炒作過。這其中也包括德化古陶瓷。2017年11月27日,在香港佳士得2017秋季拍賣會舉行的“御苑·文心·匠藝——明代器物書畫晚間拍賣”專場上,前面提到的“明代瓷圣”何朝宗,他創(chuàng)作的德化窯白釉渡海觀音以1600萬港元落槌,含傭金的成交價為1930萬港幣,折合人民幣約1633萬元,超越2014年香港佳士得1444萬港元成交的何朝宗渡海達摩像,創(chuàng)下迄今為止德化白瓷拍賣世界紀錄,此前,該尊觀音像估價1000萬至1500萬港元。業(yè)界認為,市場對于德化白瓷以及何朝宗瓷塑的認識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和其他古陶瓷相比較,這個價格是屬于很實在的價格,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近年來隨著景德鎮(zhèn)瓷器、醴陵瓷器市場價格不斷飛漲,德化瓷知名度也在不斷攀升,以往一向以工藝品為主的德化瓷,優(yōu)秀的作品不斷面世,德化瓷正逐漸走向高端市場;此外,德化瓷也正被瓷器收藏愛好者挖掘,所以德化白瓷憑借瓷質之美和雕塑之美,正逐漸成為另一個具有投資價值的品種。
楊劍民《維納斯影燈》
傳承與發(fā)展
“我們在2010年舉辦了由德化21位瓷藝大師和全國百位名家共同創(chuàng)作的大型的藝術項目‘百態(tài)觀音·慈航普渡’德化瓷藝大師暨全國書法名家作品展,已經(jīng)先后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巡展了十三站,將中國傳統(tǒng)佛文化與陶瓷藝術相結合,不僅宣傳了德化陶瓷藝術,更將弘揚佛教傳統(tǒng)文化‘和合向善’的精神得以傳播和普及。”為了推動德化瓷器的繁榮與發(fā)展,德化的陶藝家們以及致力于推動德化陶瓷發(fā)展的企業(yè)家們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福建省德化金馬車陶瓷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徐建勇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正在澳門新馬路金碧文娛中心舉行“風雅頌——·德化瓷藝術展 ”。據(jù)了解,這是由福建省德化縣陶瓷發(fā)展委員會和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澳門中華文化藝術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的。而徐建勇則作為,福建省德化縣陶瓷發(fā)展委員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徐建勇介紹,本次“風雅頌”·德化瓷藝術展,共邀請了三十余位德化瓷藝大師,其作者既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也有創(chuàng)意非凡的藝壇新秀,作品共計百余件。題材非常豐富,既有傳統(tǒng)的宗教意境,又有創(chuàng)新的現(xiàn)代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以傳統(tǒng)寫實居多,不乏寫意、抽象和創(chuàng)新型的作品。此次展覽旨在推動德化白瓷文化在澳門這座被世界譽為文化創(chuàng)意城市得以傳播、碰撞與交流,借助澳門特有的東西方文化融合風貌獨特的城市,將中華傳統(tǒng)藝術文化進一步弘揚和傳承。
德化瓷對世界陶瓷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扮演著世界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已于2006年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千年來,德化瓷始終窯火不斷,世代相傳,生生不息。今天的德化瓷壇人才輩出,2018年又有多位德化籍的技師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德化瓷業(yè)更加熠熠生輝。
徐建勇認為,瓷器,是中國文化的名片,德化瓷器更是中國傳統(tǒng)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德化窯更是宋代名窯之一。潔白透明的胎體,溫柔雅靜的釉色以及優(yōu)美的造型和裝飾藝術,使每一件建白瓷器都成為工藝美術史中的瑰寶。建白瓷自問世以來,一直獲得了國內外的崇高評價,尤其是雕塑造型人物,更具備令人神往的藝術魅力。所以德化的藝術家們以及跟德化瓷有淵源的藏家、企業(yè)家和藝術愛好者們都有義務將中國的瓷文化發(fā)揚光大。
章再守《弘一》
“在‘風雅頌——·德化瓷藝術展’ 舉辦之前,今年1月份,我們還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辦了一場‘百將翰墨·精忠報國’百位將軍書法暨德化瓷藝大師作品展,主要展出了岳飛、戚繼光、鄭成功、左宗棠、鄧世昌五位著名歷代民族英雄的德化白瓷雕塑,以及全國百位將軍題寫的百幅‘精忠報國’主題書法?!毙旖ㄓ录拥卣f,當時的現(xiàn)場非常震撼,不少觀者看了展覽都贊不絕口,此后,類似的能夠推動德化瓷文化傳承與發(fā)展且具有重大教育意義和歷史意義的陶瓷展覽,還將繼續(xù)舉行。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徐建勇也坦言,一直以來,德化瓷在國際上名望都很高,但是在國內遠不如景德鎮(zhèn)和龍泉以及醴陵等地,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會讓越來越多的國人了解德化瓷,了解它的文化傳承與發(fā)展。
責任編輯:蘇曉薇
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陶瓷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評論(0)

-

第一眼看到建白瓷作品,傳遞給筆者的感受是“簡單、簡潔且白如玉”。中國制瓷歷史悠久,燒制技藝精湛到讓世人稱嘆,在馳名中外的名瓷中,中國三大瓷都都曾在歷史上為中國璀璨的瓷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直至今日,無論是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還是醴陵的釉下五彩瓷器,都可以說名滿天下,那么相比之下,作為三大瓷都之一的福建德化的“建白瓷”似乎并不那么高調!甚至于有不少業(yè)內人士認為:“德化瓷在歷史上很有名氣,但是當代德化瓷器,也是近十幾年才慢慢有了知名度。
民窯中綻放的一朵綺麗之花
德化縣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縣,境內是出了名的山多水足,初到德化,便遇到大雨滂沱,群山被云霧籠罩,若隱若現(xiàn),如同仙境一般。中國歷史上外銷陶瓷中的特品、馳名中外的建白瓷器,便誕生于此。建白瓷已經(jīng)成為德化縣整個城市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雕塑和裝飾,尤其是在大雨的洗禮下,顯得分外潔白且細膩!因該地礦藏豐富、盛產瓷器,更素有“閩中寶庫”之稱。
關于建白瓷的源起,早在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中就有“德化窯在宋代開始燒制白釉器物,到了明代已燒成象牙白,瓷質光澤溫潤如玉”的記載。明代以來,國內外有關史志和陶瓷專著記述建白瓷器的文字屢見不鮮。在日本、英國、法國、美國、瑞士、加拿大等國家的陶瓷或藝術專著中,不僅有明代德化建白瓷器的記載,還賦于了高度的評價,如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的《遠東陶瓷概述》特別指出:“除了景德鎮(zhèn)之外,還有一些地方制作瓷器。但是中國的作者們除了只記述他們比江西的工廠做得差之外,便很少提到它們。實際上,其他各省的工廠所制造的瓷器是很難區(qū)別開來的。但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德化?!禄善鳚嵃转q如玻璃,大都很透明而外面蓋以一層柔和而動人的瓷釉。其瓷釉與瓷體的結合是難以劃分的。那里的瓷器絕大部分是潔白色的,有的是奶油白,有些成乳狀,有少數(shù)是象牙色或染成淡紅色;而其釉的結構則可以和乳膠或魚膠相比?!?
德化窯原屬瓷窯系中的南方名窯,歷史上以盛產白釉瓷器、并自宋代通過中國“陶瓷之路”的泉州港大量外銷而著名于世。當時泉州港的繁榮可以說對德化社會民生和制瓷業(yè)發(fā)展、產生了及其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德化與福州港和泉州港皆有水路可通。宋代,東南亞許多地方在生活器皿的使用上仍比較原始,南宋趙汝適《諸蕃志》記載:登流眉國“飲食以葵葉為碗,不施匕箸,掬而食之”波斯只有國王飲食才“盛以瓷器”反映了瓷器輸入之前當?shù)厝孙嬍称髅蟮暮喡???脊湃藛T將德化宋元時期窯址中出土的大量實物與東南亞發(fā)現(xiàn)的古代瓷器相印證,發(fā)現(xiàn)正因為德化窯產品順應了東南亞廣大人民的生活需要,才成為當時日用瓷的生產中心之一。
宋、元時期,德化的白釉瓷器品質優(yōu)良,造型和裝飾也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質地純潔,色白如乳,當時已成為泉州港對外貿易極受歡迎的大宗輸出品之一。至明代,優(yōu)秀的制瓷藝人,吸取了前人的經(jīng)驗,根據(jù)當時窯爐結構和氧化焰燒瓷的特性,探掘當?shù)氐膬?yōu)質礦瓷土,加以精選加工和特殊配方,燒制出冠絕國內外瓷壇的建白瓷器,以他們的智慧和勞動,為中國陶瓷史寫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為國際瓷壇增添了一顆絢麗璀璨、別具異彩的明珠。
瓷色白中閃黃,宛如象牙,同時又因燒成的不同溫度、氣氛、保溫等條件的影響,產生純白如乳,白中閃紅等多種瓷色。根據(jù)德化瓷特殊的瓷質和釉色,人們賦予了德化瓷非常多的雅稱,比如,“奶油白”、“豬油白”、“象牙白”、“天鵝絨白”、“乳白瓷”等。建白瓷質純潔細膩致密,釉色優(yōu)美柔和,整體滑膩若脂,溫潤似玉,瑩明如鏡,凝重典雅,享有“國際瓷壇明珠”的殊譽,并被推為瓷的代表,稱“”。
而“”這個贊譽并不是德化人自己起的名字。據(jù)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許瑞峰介紹,明朝時,德化白瓷經(jīng)過泉州大港源源不斷流往國外,當時在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等地備受熱捧,而且都是皇家貴族才能使用,但是歐洲人只知道這個晶瑩剔透的瓷器來自遙遠的中國,并不知道出自中國德化,為此,西方人習慣稱其為“”。
復燒后的建白瓷與傳統(tǒng)有何區(qū)別
在中國,瓷器制作大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陶瓷出現(xiàn)至今涌現(xiàn)出了數(shù)不清的窯口,精美瓷器也是層出不窮。在中國瓷器燒造史上有最著名的五大名窯和八大窯系,它們基本上代表了中國瓷器制作的最高成就。這些著名的窯系,今天的絕大部分窯口都是從這里面派生出來的,但是大多窯口都經(jīng)歷了一個相同的歷史階段,就是由斷燒到新中國成立以后復燒的階段,其中不少優(yōu)質技藝面臨著消亡這樣一個現(xiàn)狀。德化窯建白瓷燒制技藝亦如此。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窯爐結構的改變以及國內外市場愛好風尚的直接影響等諸多因素,明末清初,德化青花瓷器大量興起。因此,建白瓷的燒制技術也就隨著時代的改變,時間的流逝而失傳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建白瓷的研究和復產受到國家的重視,被列為重要的科研項目,終于在1965年建白瓷復產研制成功。
“現(xiàn)代建白瓷器,瓷質可以和明代產品相媲美,釉面的晶瑩度即從釉感來說,自明代以來,可以說各具特色。隨著材料的不斷創(chuàng)新、窯爐的改進以及技術的不斷革新等等,可以說當下德化建白瓷系列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許瑞峰說,瓷器的燒造雖不能說全面反應一段歷史時期的社會狀況,但在很大程度上對社會是有所折射的,陶瓷是歷史記憶的載體,它反映的是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面貌,陶瓷的發(fā)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縮影。按照考古界的說法,一個出土的瓷片之所以能斷定是宋朝還是明清之物,往往會通過材質、品相、胎、釉甚至于窯爐的結構等眾多參考因素來判斷。歷史上的名窯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在于燒造過程中產品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每個名窯或每個時期都有其代表性的產品,這就是名品。如越窯中的秘色、宣德青花、成化斗彩、萬歷五彩,雍正琺瑯彩等等。另外還有些稀有品種,在傳世品種少見或不見的品種,因此,這類產品的瓷片更有價值。還有就是不同歷史時期,制瓷的材料是不一樣的,窯爐的革新程度也各有不同。明朝建白瓷珍貴就珍貴在是柴窯燒出來的。按照專業(yè)的制瓷要求,陶瓷在燒造過程中,很講究溫度和火焰等因素的影響。在燒窯時火焰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性質?;鹧娴男再|大致可分為氧化焰、還原焰和中性焰三種,不同性質的火焰有不同的作用。氧化焰是指燃料完全燃燒的火焰,火焰完全燃燒必須有大量空氣供給,這時窯中的氧氣充足,CO較少。為了使坯中水分及一切有機物都蒸發(fā)和揮發(fā)排出,使坯體得到正常的收縮,所以在燒窯過程中必須有氧化焰階段;還原焰是不完全燃燒的火焰。這時窯中所產生的一氧化碳和氫氣多,沒有或者極少游離氧的存在。由于還原焰能使坯體內的高價鐵(Fe2O3)得到充分還原變?yōu)檠趸瘉嗚F(FeO),而變成青色,消滅瓷色發(fā)黃的現(xiàn)象,因此在日用瓷的燒窯過程中,多采用還原焰燒成;燒中性焰時,窯內所產生的一氧化碳加氫氣與進入窯中的空氣化合量幾乎相等,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作用是使氧化亞鐵不再受氧化作用而恢復成高價鐵,最后使坯體達到完全?;哪康?。但控制中性焰非常困難,常用弱還原焰代替它,這就是中性焰。德化瓷器以前用很傳統(tǒng)的柴窯,現(xiàn)在都是通過室內氣窯、電窯等燒造,因為設備現(xiàn)代化,燒出來的瓷胎也完全不一樣,和以往相比,燒成效果更加理想。
許瑞峰《牧羊女》
那么古今對比,德化瓷的燒造。1987年,中國水下考古隊在廣東陽江海域發(fā)現(xiàn)一艘宋代沉船,即“南海一號”,后從該船上打撈出水4000多件珍貴瓷器,其中不乏大量的德化白瓷,器類有雙耳白釉印花小罐、四耳白釉印花小罐、青釉劃花碗、白釉葫蘆瓶、白釉圓形小粉盒、白釉瓜棱形粉盒、白釉小瓶等。
資料顯示,元代以前的德化白瓷,造型和裝飾大都以潔凈秀麗的蓮花為主要題材,壺、瓶、杯類的器型風尚正圓,均似含苞待放的荷苞,碗、盆類則如盛開的蓮朵,取蓮花、荷瓣為裝飾的占多數(shù);手法有刻劃、篾篦及堆貼。至明代,瓷工為了體現(xiàn)建白瓷質的高潔,就匠心獨運,因材施藝,選取象征高雅圣潔的梅花為題材,巧妙地運用堆、印、貼和浮雕、透雕手法,設計出以梅花為裝飾或造型的各式碗、盤、杯、碟、盞、匙、壺、瓶、罐、盒、洗等新穎別致的產品,器形亦多變,出現(xiàn)了罕見的八角、六角、長方六棱、橢圓等穩(wěn)重大方的產品。當然還有仿古典雅的青銅器藝術的香爐、燭臺、印章等及各種瓷塑雕刻藝術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應推梅花杯和爵形杯。特別是明嘉靖至萬歷(1522—1573)年間,德化著名的民間瓷塑大師何朝宗等藝人,一改宋、元時期德化瓷塑泥師石刻木雕的作風,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技法,使雕塑藝術和優(yōu)異瓷質得到巧妙結合,燒制出蜚聲國際的瓷觀音等藝術珍品,提高了建白瓷質的使用價值,使德化白釉瓷器躍進新的光輝發(fā)展時期。
復燒后,德化瓷藝人不僅善于吸取前人的特長,而且勇于不斷創(chuàng)新,善于利用建白瓷如脂玉的特質進行精心設計,使新產品造型力求主題鮮明、結構嚴謹、精巧多變、美觀大方;對藝術瓷塑則更重體現(xiàn)人物的典型性格,努力掌握故事情節(jié)高峰剎那間的感情動態(tài),由表及里進行細致刻畫,使之達到淋漓盡致、維妙維肖的藝術效果。建白瓷產品在中外瓷壇重新出現(xiàn),分外引人注意,先后被選送福州、廈門、南京、上海、北京展覽會和廣州出口商品交易會及法國、日本、美國、加拿大、伊拉克、黎巴嫩、蘇聯(lián)等國展覽會展出,深受中外各界人士的贊譽,并榮獲了國家優(yōu)質產品證書。
價值幾何?
在中國,著名瓷器產地除了福建德化,還有江西景德鎮(zhèn)和湖南醴陵等地,分別位于中國的東南部、江西省的東北部和湖南省東部,因盛產瓷器且遠銷海內外而并稱為“三大瓷都”,亦有說法稱“三大古瓷都”。但是在瓷器大行其道的今天,在三大瓷都當中,德化瓷器的知名度似乎稍遜于其他兩個產地。
對此,一種說法是,由于90年代前德化陶瓷在中國并不出色,90年代前景德鎮(zhèn),唐山,淄博,潮州,醴陵,均超越了德化,所以三大瓷都之說在90年代以前僅在福建德化及其周邊流傳,改革開放后,德化陶瓷迅猛發(fā)展,不到30年,產業(yè)經(jīng)濟總量增長近500倍,在一段時間內陶瓷產值曾超過景德鎮(zhèn),被業(yè)界稱為“德化速度”。德化也開始加強了宣傳,三大瓷都之說也就流傳到了全國各地。
許瑞峰《清香淡影》
那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的許瑞峰,并不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就窯口來說,這些窯口可以說各具特色,所生產的瓷器也是各具風格。醴陵五彩,龍泉青瓷,瓷塑這一塊肯定是以白瓷見長的德化最好,這是沒有爭議的話題,應該說各有所長、各具特點,這是一個客觀的評價。德化現(xiàn)在主要的工藝可以說集各大窯口特長于一身,而就日用瓷這一塊,近十年,德化茶具異軍突起,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其中陶瓷茶具占全國市場份額60%-80%,對于德化這樣一個僅30萬人口的地方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價值已經(jīng)不錯了。
“建白瓷歷來大多應用于瓷觀音等瓷雕藝術瓷和花瓶、香爐等陳設瓷,德化是一個以雕塑而形成的瓷都產業(yè),在世界上做瓷塑規(guī)模最大的就只有中國德化?!保袊沾伤囆g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德化瓷燒制技藝)國家級傳承人許瑞峰介紹,明代是德化瓷業(yè)史上雕塑工藝最為興旺的時期,民間的能工巧匠如何朝宗、張壽山、陳偉、林朝景等人,吸收泥塑木雕等傳統(tǒng)技藝,師古而不泥古,善于應用瓷器胎釉的質感特點,精心燒制各種形象的道釋人物,無論造型神態(tài)還是線條處理都刻劃細膩、表現(xiàn)逼真,達到了高度的藝術水平。
現(xiàn)經(jīng)配方及成型、燒成等工藝技術不斷改進,已成功應用于燒制高級成套中、西餐具、茶具、咖啡具,先后被選為國家禮品瓷,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用瓷等。
許瑞峰《漁翁》
“接下來,在陶瓷收藏市場升值空間最大的應該是德化白瓷!”一位古陶瓷收藏家表示,與景德鎮(zhèn)和宜興創(chuàng)作裝飾瓷和紫砂壺的大師作品,動輒幾百萬元甚至于上千萬元的身價相比,德化白瓷幾萬元到幾十萬元的市場價格被大大低估了,在當下的陶瓷收藏市場,只有德化瓷很少在拍賣會、收藏界炒作過。這其中也包括德化古陶瓷。2017年11月27日,在香港佳士得2017秋季拍賣會舉行的“御苑·文心·匠藝——明代器物書畫晚間拍賣”專場上,前面提到的“明代瓷圣”何朝宗,他創(chuàng)作的德化窯白釉渡海觀音以1600萬港元落槌,含傭金的成交價為1930萬港幣,折合人民幣約1633萬元,超越2014年香港佳士得1444萬港元成交的何朝宗渡海達摩像,創(chuàng)下迄今為止德化白瓷拍賣世界紀錄,此前,該尊觀音像估價1000萬至1500萬港元。業(yè)界認為,市場對于德化白瓷以及何朝宗瓷塑的認識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和其他古陶瓷相比較,這個價格是屬于很實在的價格,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近年來隨著景德鎮(zhèn)瓷器、醴陵瓷器市場價格不斷飛漲,德化瓷知名度也在不斷攀升,以往一向以工藝品為主的德化瓷,優(yōu)秀的作品不斷面世,德化瓷正逐漸走向高端市場;此外,德化瓷也正被瓷器收藏愛好者挖掘,所以德化白瓷憑借瓷質之美和雕塑之美,正逐漸成為另一個具有投資價值的品種。
楊劍民《維納斯影燈》
傳承與發(fā)展
“我們在2010年舉辦了由德化21位瓷藝大師和全國百位名家共同創(chuàng)作的大型的藝術項目‘百態(tài)觀音·慈航普渡’德化瓷藝大師暨全國書法名家作品展,已經(jīng)先后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巡展了十三站,將中國傳統(tǒng)佛文化與陶瓷藝術相結合,不僅宣傳了德化陶瓷藝術,更將弘揚佛教傳統(tǒng)文化‘和合向善’的精神得以傳播和普及。”為了推動德化瓷器的繁榮與發(fā)展,德化的陶藝家們以及致力于推動德化陶瓷發(fā)展的企業(yè)家們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福建省德化金馬車陶瓷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徐建勇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正在澳門新馬路金碧文娛中心舉行“風雅頌——·德化瓷藝術展 ”。據(jù)了解,這是由福建省德化縣陶瓷發(fā)展委員會和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澳門中華文化藝術協(xié)會聯(lián)合主辦的。而徐建勇則作為,福建省德化縣陶瓷發(fā)展委員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徐建勇介紹,本次“風雅頌”·德化瓷藝術展,共邀請了三十余位德化瓷藝大師,其作者既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也有創(chuàng)意非凡的藝壇新秀,作品共計百余件。題材非常豐富,既有傳統(tǒng)的宗教意境,又有創(chuàng)新的現(xiàn)代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以傳統(tǒng)寫實居多,不乏寫意、抽象和創(chuàng)新型的作品。此次展覽旨在推動德化白瓷文化在澳門這座被世界譽為文化創(chuàng)意城市得以傳播、碰撞與交流,借助澳門特有的東西方文化融合風貌獨特的城市,將中華傳統(tǒng)藝術文化進一步弘揚和傳承。
德化瓷對世界陶瓷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扮演著世界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已于2006年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千年來,德化瓷始終窯火不斷,世代相傳,生生不息。今天的德化瓷壇人才輩出,2018年又有多位德化籍的技師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德化瓷業(yè)更加熠熠生輝。
徐建勇認為,瓷器,是中國文化的名片,德化瓷器更是中國傳統(tǒng)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德化窯更是宋代名窯之一。潔白透明的胎體,溫柔雅靜的釉色以及優(yōu)美的造型和裝飾藝術,使每一件建白瓷器都成為工藝美術史中的瑰寶。建白瓷自問世以來,一直獲得了國內外的崇高評價,尤其是雕塑造型人物,更具備令人神往的藝術魅力。所以德化的藝術家們以及跟德化瓷有淵源的藏家、企業(yè)家和藝術愛好者們都有義務將中國的瓷文化發(fā)揚光大。
章再守《弘一》
“在‘風雅頌——·德化瓷藝術展’ 舉辦之前,今年1月份,我們還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辦了一場‘百將翰墨·精忠報國’百位將軍書法暨德化瓷藝大師作品展,主要展出了岳飛、戚繼光、鄭成功、左宗棠、鄧世昌五位著名歷代民族英雄的德化白瓷雕塑,以及全國百位將軍題寫的百幅‘精忠報國’主題書法?!毙旖ㄓ录拥卣f,當時的現(xiàn)場非常震撼,不少觀者看了展覽都贊不絕口,此后,類似的能夠推動德化瓷文化傳承與發(fā)展且具有重大教育意義和歷史意義的陶瓷展覽,還將繼續(xù)舉行。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徐建勇也坦言,一直以來,德化瓷在國際上名望都很高,但是在國內遠不如景德鎮(zhèn)和龍泉以及醴陵等地,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會讓越來越多的國人了解德化瓷,了解它的文化傳承與發(fā)展。
責任編輯:蘇曉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