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清代琺瑯彩瓷器
-
小陶陶
2019-04-25 淘壺人1735
8210
琺瑯彩它興起于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然后掐以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制而成。因琺瑯彩華麗奪目,到清朝時陶工們把這種“琺瑯”工藝仿效到瓷胎上,直至康熙年間,琺瑯彩瓷器才真正燒制成功。因琺瑯彩工藝極其講究,選胎要求胎壁極薄,畫工要求均勻規(guī)整,圖案色彩搭配要求結合緊密,胎質(zhì)施釉要求極細,釉色極白,而且釉表面光澤沒有桔皮釉、浪蕩釉,更沒有棕眼的現(xiàn)象,因此要使琺瑯彩“白璧無瑕”其工藝可見復雜?,m瑯彩瓷屬于專供皇帝和皇后玩賞的藝術珍品,所用瓷胎均由景德鎮(zhèn)御窯廠提供,致使琺瑯彩瓷器成為清代瓷器中最為名貴的品種。
琺瑯彩紅色福壽賞瓶工藝品擺設 琺瑯彩裝飾與瓷器有關的琺瑯工藝只有一種,即畫琺瑯,其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瑯”??滴跷迨四?,法國畫琺瑯藝術家陳忠信被召至宮廷指導畫琺瑯器的生產(chǎn)。匠師們在結合中外技藝的實踐中,很快熟練地掌握了金屬胎畫琺瑯燒制技術,并燒造出濃郁韻味的宮廷金屬胎畫琺瑯器。同時,造辦處還嘗試著將這種技法移植到瓷胎上,于是便產(chǎn)生了瓷胎畫琺瑯,即今人所稱的“琺瑯彩”。
康熙時期的琺瑯彩瓷器因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從色彩搭配、紋飾布局到款識內(nèi)容和樣式,均摹仿當時銅胎畫琺瑯效果。一般僅在器物的里面和圈足內(nèi)施釉,器物的外壁則澀胎無釉,這就是人們所俗稱的“反瓷”。外壁畫面大多以淡黃、深藍、胭脂紅、豆綠、絳紫等色彩作地,再利用各種顏色的彩料以雙鉤技法描繪纏枝牡丹、月季、蓮花等花卉圖案,且有花無鳥。也有在四個花朵中分別填寫“萬”、“壽”、“長”、“春”等祝壽語者,裝飾風格嚴謹華麗。印章的內(nèi)容也多是固定的,是根據(jù)繪畫的內(nèi)容和題句內(nèi)容而定的,像“先春”、“香逸”、“山高”、“水長”、“霞映”、“君子”等??钭R一般是顯示瓷器制造的時間、窯址以及占有瓷器的對象的身份。如“康熙御制”“雍正御制”等。
責任編輯:admin
